江都市丁沟中学2010级高一年级集体备课纸
备 课 组 |
地理 |
主备人 |
殷和强 |
授课人 |
|
日期 |
2010.9 |
|
课 题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
|||||||
主备教案(主备老师负责在集体研讨时复印给本备课组每位教师一份) 2课时 本讲重点: 1、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 本讲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 [讲授新课]: 一 、地球的公转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讲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点种的太阳高度。 【提问】请大家看书,并结合地图,思考下列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讲述】1、随纬度变化: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提问】为什么正午太阳高度会随纬度分布而发生变化? 【讲述】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与一年中的气温高低变化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解释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南北回归线之上,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或近于直射; 北回归线以北,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讲述】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所以:(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 【计算】 【公式】H=90°-|θ±δ|(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来源:Z。xx。k.Com] 【举例】夏至日,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分析】夏至日:δ=23°26′N;θ为南京的纬度=31°N;此时南京和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 ,H=90°-|32°—23°26′|=82°26′ 【练习】冬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H=90°-|40°+23°26′|=26°34′ 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图分析】: 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 【多媒体】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来源:学_科_网] 【讲述】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小结】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承转】综上所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什么?(学生答:四季);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什么?(学生答:五带) 四、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讲述】全 【提问】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1、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比较】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相同之处是都立足于天文辐射,同为天文四季;不同之处是我国的四季以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数值大小本身(即: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度季节。)为标准;而欧美的四季更接近实际气候的变化,如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候,但很多地方的实际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发生于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左右。 【讲述】五带的划分 (1)划分方法 (2)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或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3)五带划分的意义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难点偏多,希望同学们多复习记忆。 [板书设计]:[来源:学*科*网Z*X*X*K]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 、地球的公转 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来源:学科网ZXXK] 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随堂练习 1.北半球每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 ) A.一直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 C.先向南移后又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又向南移 2.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C.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 D.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3.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 A.每天重合一次 B.在二分日重合 C.在二至日重合 D.不确定 4. A.莫斯科 B.悉尼 C.新加坡 D.广州
5.A地的时间是( ) A. C. 6.下列四幅图中(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小圆圈表示极圈),太阳直 ① 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直射井底, A.北纬200 B.赤道上 C.北回归线上 D.南回归线上 8.当中国公民在欢度“十·一”国庆节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B.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C.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9.下列几个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元旦 B.“5· 10.北半球夏至日的前后几天里( ) A.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C.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1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从北极上空看),正确的是( ) 12.夏至日这天,上海、北京、广州和哈尔滨四城市的昼长按从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A.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 B.哈尔滨、上海、北京、广州[来源:学科网] C.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D.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 13.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北京(39°N)的正午太阳高度值为( ) A.41° B.31° C.71° D.25° 14.下列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表示同一天的一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5.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温带地区 16.下图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列问题: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来源:学_科_网] (2)这一天的日期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__。 (3)图中AB是_________线。 (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这一天以后北半球的白昼将变_______。 (5)图中C、D二地各是几点钟?昼长分别为几小时? 时间:C_______,D________;昼长:C_________,D_________。 (6)这一天赤道和北纬40°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度? 赤道________,北纬40°__________。 18.读右面的光照图(图中虚线代表回归线和极圈),完成下列各小题 ⑴该日是 月 日,北京时间是 时。
⑶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远、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较快、较慢),是北半球的 季节。 ⑷丁地的昼长是 时,甲地的昼长是 时。 ⑸甲乙丙丁四点中,处于日出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答案: 1D 2B 3B 16、(12分)(1)23°26′N (2)6 22 夏至 (3)晨 (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昼长夜短短 (5)2时、10时、12小时、4小时 (6)66°34′ 73°26′ 18.⑴6 22 4 ⑵120°W,23°26/ 0° ⑶远 较慢 夏 ⑷0 16 ⑸甲 乙
|
集体研讨补充、修改内容 (备课组长做好每次集体研讨记录备查。除主备外,每位教师在集体研讨后必须另写自己的教案)
|
|||||||
|
||||||||
教学反思:
|
||||||||